火葬

火葬(cremation)俗稱火化、熟葬或焚屍,是處理屍體的方式,具體而言是用火將屍體燒成灰燼,然後安置在容器(骨灰罐)中、埋於土中、撒於水中或天空中,甚至以火箭射上太空

印度教、佛教盛行火葬,道教、儒家、伊斯蘭教和基督宗教則盛行土葬。

自從二十世紀開始,火葬在世界各地得到提倡,以節約日益短缺的耕地

至今,中國大陸總體火化率為58.8%(上海等城市市民火化率達100%

美國為56.1%

韓國為74%

日本為99.85%(2008年)

台灣為95.65%(2015年)

瑞典及丹麥火化率皆達75%

英國為72.45%

紐西蘭70%

澳洲則為65%。

奧地利的電火化爐(電焚屍爐)

火葬儀式一般在火葬場舉行,那裡包括一個或多個的火化室(chamber,爐室或火化爐

火化爐是一個工業用的火爐,它的溫度可高達870-980 °C(1600-1800 °F),確保能瓦解屍體。火葬場有時是禮拜堂或殯儀館的一部分,或墳場提供的獨立設施或服務。

現代火化爐的燃料包括瓦斯和柴油。然而,煤和焦炭一直用到60年代早期。

很多的火化爐都是可調校的控制系統,用來監測火化時火爐的情況。

火化爐每次只准火化一具屍體,這也是很多國家的法例,包括美國。但也有因人類防疫的處理,將病死者舉行集體火葬,以避免疫病於人群間散播。

擺放屍體的地方稱為「retort」。它們以耐火磚來抗衡熱。

為了保持其抗熱的能力,這些磚一般每五年便要更換一次。現代的火化爐都由電腦控制以確保其正確和安全使用,例如火化爐的門直至火化爐抵達操作的溫度方能開啟。靈柩要儘快推進retort,以避免火爐的熱經頂部打開的門流失。

使用charger(升高的手推車)能快速地把靈柩推進火爐,並能夠傾斜地把靈柩推進火化爐。部分火葬場容許家屬觀看這個過程。這有時是因宗教儀式而進行,例如傳統的印度教葬禮儀式

絕大部分的火化爐都有標準大小。

但一些比較大的城市會使用一些超大火化爐,這可處理重達200公斤的死者(441磅)。

但不是所有過重者都能使用這方法,有些必須轉為土葬方式。此外很多大型火葬場會另設一個小火化爐來處理年幼或夭折的兒童。

了解火葬的(秘辛)

資料來源:網路資訊整理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